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
六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会议指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持续推动改革完善信访投诉机制。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20212030年)》,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20112030年)》。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会议强调,《决议》鲜明提出,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东莞2021年GDP这个成绩,超过了许多省会城市,在全国地级市中也是遥遥领先,不可谓不亮眼。
镇街官员宁可呆在镇里,也不愿上调到市里。在专题节目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杨朝霞发表观点:我们说二十几年来,他80%的电是他自己发电的,就是东莞市供电公司不给。此外,东莞还获得一个荣誉:随着2021年东莞正式跨入千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东莞成为全国第15个双万之城,即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东莞市的中层干部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这个比例极高。
--能否及时合理解决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难题,亦是东莞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的一个重要参照,是一面镜子。建园初期,公园门票仅为2元,后一直低价位运营,勉强维持。
2020年12月22日央视《谈事说理》栏目播出专题《谈事说理》之搁浅的公园其中就着重谈到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悬而未决的基本供电问题。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观音山公园相关负责人拿出厚厚一摞请求报告证明公园的无奈,基础设施要先批后建,否则就是违法建筑,可我们的请求报告一直得不到批复。及时合理解决东莞这个旅游民企的发展难题,那才能说明东莞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真正落到了实处,无死角,彻底解决民企发展的痛点,东莞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景更加清晰,东莞美好未来可期。
第五:公园厕所问题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厕稀缺,逢节假日或者举办大型活动,游客上厕所有时要排队一个多小时。2000年12月31日东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观音山森林公园确定的位置范围位于樟木头镇,由石新、古坑、樟洋、官仓等村的部分林地组成,总面积26178亩。全国旅游系统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他认为,广东要根据不同区域发展特点,分3类谋划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融合广东大战略格局,其中,珠三角地区城市要发挥示范作用,引导旅游业提档升级,推动珠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这和某领导2002年就想潜规则观音山公园被拒难道没有关系?2017年7月17日,广东省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局曾致函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要求及时按有关规定修编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按程序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然而,令人极度失望的是,在这些违法行为萌芽及愈演愈烈的过程中,有关执法部门不仅没有及时执法,充当保护自然资源的先锋,他们反而在暗地里和那些违法分子同流合污,以共同侵占国家森林公园利益为荣,同时充当了打压观音山公园的强有力的行政力量,他们的行为是给政府丢脸,必须予以追究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批市县执法机构规范化单位,全面完成执法队伍统一着装,基本配齐配全执法装备,实施百千万执法人才培养工程,建成以移动执法系统为核心的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目前全国执法队伍人数占生态环境系统总人数的30%以上,担负着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重任,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
抓紧形成可落地、可执行的重点任务分工,切实抓好重点工作落实。通过完善执法机构管理、规范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建设规范化试点单位等重点举措,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建成一批市县执法机构规范化单位,全面推动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规划》部署了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开展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装备现代化建设、推动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管理制度化建设、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执法环境、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等。对标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生态环境执法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亟需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用好、用足生态环境执法这个利器和重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重要保障。《规划》出台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围绕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及工程实施情况等定期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加强指导督促地方推动落实各项任务。
《规划》出台是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执法难点问题研究、组织开展执法效能评估等重点举措,构建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执法研究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鼓励和指导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通过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建立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构建执法岗位培训体系、持续开展大练兵活动、建设执法实战实训基地等重点举措,建立国家、省两级培训体系,实施百千万执法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分工协作、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和进度安排,统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确保规划重点任务落地见效。通过构建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整合完善执法监管信息平台、整合完善污染源监控中心、完善自动监控执法体系等重点举措,建成以移动执法系统为核心的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国家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工作机制,整合完善国家、省、市三级生态环境部门366个监控中心,构建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大数据网络,切实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
十三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规划》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未来五年系统、全面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完善普法长效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守法、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完善举报投诉机制等重点举措,营造良好的执法守法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执法的良好局面。问:《规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答:《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依法行政、改革创新原则,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是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要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三是推动队伍专业化建设。二是加强装备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正式列入国家综合行政执法序列并实现统一着装,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问:《规划》主要内容和重点有哪些?答:《规划》总体分为四部分,其中重点任务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开展机构规范化建设。
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究、深入实地调研、召开座谈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开展专家论证等,编制了生态环境执法领域首个《规划》。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融入主战场,开创了新局面。通过健全执法监管机制、建立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全面开展执法稽查检查、建立完善队伍保障机制等重点举措,切实加强执法队伍职业保障,全面推进管理制度化建设。问:《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规划》出台是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具体要求。
问:下一步,如何推动《规划》落实?答: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培训班对《规划》进行解读和宣贯,通过部两微、执法简报等形式对地方有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七是提升基础研究能力。通过推动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统一制式服装、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等重点举措,补齐补全执法装备短板,进一步推动执法装备现代化建设。
四是推进管理制度化建设。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提升执法队伍的政治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业务能力、执行落实能力。